多元發展的工作達人—
在職場和生活上如魚得水的蕭宗義學長
在職場和生活上如魚得水的蕭宗義學長
同學們對未來是否會感到迷茫?找不到人生的志向、滿意的工作?沒關係不用感到沮喪,這就帶大家認識一位工作達人,蕭宗義。蕭學長102年從佛光宗教所畢業,他為人熱心、熱愛公益,努力為社會付出貢獻,盡自己所能幫助需要幫助者,為何說他是工作達人呢?而他又是如何在職場生活上如魚得水?大家一定感到相當好奇,我們接著看下去。
25歲剛服完兵役的蕭宗義,滿懷一腔熱血為自己訂定了15年計畫,期望自己40歲能有能力創業,擁有像自己的父親一樣有獨當一面的魄力,開創屬於自己的事業,為此他投入多個產業之中,多方接觸不同行業,從工作中學習並壯大自己的實力。
蕭宗義曾在日立電器協力廠做電鍋、電器,在賓士關係企業做倉儲、台北關渡舊車廠擔任主任會計,懷恩建設公司副總經理,經營農場種植空心菜、放養山雞又養蜂,兼任土地代書並教授殯葬學,擔任調解委員會主席、玉石村村長及更生保護委員等職務。蕭宗義學長簡直就是在跨域中不斷學習,在歲月下累積無數經驗,人生履歷表可以說是相當豐富,令人嘆為觀止!
在他從事過這麼多工作後,蕭宗義說他最難以忘懷的是在礁溪擔任調解委員及更生輔導員,面對民事調解、離婚訴訟等,能幫助民眾調解、化解糾紛,在繁雜的事務中,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與溝通;在牢籠般的監獄裡,傾聽受刑人的故事、解決他們的問題,以自己畢生經歷,輔導受刑者,在人與人的信任中,他無私奉獻。
蕭宗義進佛光大學攻讀研究所時,年紀已大,為何會在退休後,選擇重返校園生活呢?是對學習新事物永不熄滅的熱情,推動蕭宗義不斷前行,在歲月中留下無數軌跡,他發現自己對民俗、宗教抱有極大興趣,崇尚佛光大學的教學理念,並對佛大有信任感。入學後蕭宗義在學習上比他人認真,獲得教授的青睞,與同儕往來和諧友愛,時常準備點心與同儕共享,主動關懷生病的同學,他抱持著一顆佛陀精神與人相處,還有悲天憫人之心為社會做出貢獻,蕭宗義說:人生在世多做好事,死後便可心安理得。所以他期望盡自己所能,散播愛心於社會,讓這份愛不斷延續造福更多黎民百姓。
蕭宗義學長的人生閱歷確實精彩萬分,而正準備出社會的新鮮人,也可以虛心向蕭學長請經,聽聽學長還有什麼故事,是學弟、妹可以借鏡、效仿的。
(佛光大學 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 張瑋儀副教授 指導。簡妤庭 編寫)
影片連結:https://youtu.be/HcLRzpQFLpw
佛光大學教務處學生生涯發展中心 採編小組 採訪:許詩敏 ◆ 拍攝/剪輯:郭俊廷 ◇ 文字編寫:簡妤庭 ◆ 採訪聯繫:楊采晴 ◇ 專案企劃:吳衍德
- 特別誌謝 - 佛光大學 中文系 張瑋儀副教授 撰文指導 -
佛光大學教務處學生生涯發展中心 採編小組 採訪:許詩敏 ◆ 拍攝/剪輯:郭俊廷 ◇ 文字編寫:簡妤庭 ◆ 採訪聯繫:楊采晴 ◇ 專案企劃:吳衍德
- 特別誌謝 - 佛光大學 中文系 張瑋儀副教授 撰文指導 -